-信發堂五術網路書局-http://www.hsing-fa-tang.com
 

 帳  號: 
 密  碼: 

  
<< 如何加入會員 >>
繁體   简体
    羅盤系列
  羅盤精準儀(13)
  羅盤(164)
  尋龍尺(3)
  綠光雷射筆(1)
  工具(61)
    通書萬年曆農民曆
  通書系列(262)
  農民曆系列(206)
  萬年曆系列(107)
    堪輿叢書
  堪輿系列(1149)
  三合堪輿(13)
  三元堪輿(64)
  玄空堪輿(100)
    陽宅叢書
  陽宅系列(510)
  三元陽宅(11)
  玄空陽宅(20)
    擇日叢書
  擇日系列(181)
  三元擇日(6)
  三合擇日(16)
  玄空擇日(5)
    姓名學叢書
  姓名學系列(277)
  易經姓名學(17)
  生肖姓名學(40)
  開運姓名學(7)
  公司行號命名(12)
    易卦占卜叢書
  易卦占卜系列(971)
  梅花易數(22)
  龜卜系列(8)
  文王卦(40)
  象棋卦(3)
  鐵版神數(11)
  周易系列(73)
  塔羅系列(9)
    符咒叢書
  符咒系列(315)
  開運符咒(14)
  閭山符咒(18)
  茅山符咒(11)
  鳳陽符咒(2)
  正一符咒(4)
    五術叢書
  手面相學系列(482)
  八字系列(1051)
  紫微斗數系列(650)
  奇門遁甲系列(142)
  六壬叢書系列(78)
  開運祈福系列(152)
  解夢系列(38)
  測字系列(28)
  道壇秘本系列(929)
  仙道靜坐系列(44)
  欽定四庫術數全集系列(44)
  籤詩解系列(54)
  百科叢書系列(1502)
  影音教學光碟(126)
  星座(123)
  血型(16)
  民俗(70)
    電腦軟體
  綜合軟體(38)
    網路軟體
  八字算命工具(11)
  奇門求財工具(3)
  姓名算命工具(11)
  數字吉凶工具(4)
  其它工具(2)
    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547)
  中醫保健(178)
    武術系列
  太極拳(90)
  太極劍術(7)
  其他(156)
    其它
  宗教(179)
  其他(156)
    佛書宗教
  佛書宗教類(363)
    台灣藝品
  獅咬劍(2)
  文昌筆架(1)
  其它(1)
    哲學叢書
  文學系列(6)
  詩文系列(0)
總數:12030
繁體   简体

商品

目前位置:首頁 > 五術叢書 > 百科叢書系列 > 陳那現量理論及其漢傳詮釋-ND詳細資料


陳那現量理論及其漢傳詮釋-ND
系  列: 五術叢書/百科叢書系列
編  號: 15728141529    ISBN:15728141529
簡  介: 作者:釋仁宥   
出版社:
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5/07/23,上市日期:
頁數:886  裝訂:平裝
原 價: 800 元
特 價: 720 元(9折)
購  買:
(如果您已是會員,請先登錄帳號密再購買)
  同 類 推 薦

許真君瑞安行紀-趙聞起  
特 價: 630 元

台灣地理百科80 台灣的龍山寺 已絕版-LH 
特 價:諮詢客服

快思慢想-LC 
特 價: 450 元

異靈的真諦-GA  
特 價: 198 元

超能力的奇術學-G(B7) 
特 價: 150 元

人生內聖修養心法-OA 
特 價: 304 元
  詳 細 說 明

目錄

陳那現量理論及其漢傳詮釋

 

目錄

 

通序  釋聖嚴

林序  林鎮國

褚序  褚俊傑

自序  釋仁宥

 

提要

第一章 導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三、文獻回顧與評述

四、全文結構大要

 

第二章 PS. PSV. PSṬ以意的直接知覺為中心

一、前言

二、前五識的直接知覺.

三、意的直接知覺

(一)意的認識對象

(二)意的認識是直接知覺

四、認識手段和認識結果

(一)認識手段是認識結果

(二)自我認知是認識結果

五、雙重行相與三分說

(一)雙重行相

(二)雙重性與雙重行相的證明

(三)證明自我認知

六、結論

(一)認識對境和認識

(二)認識手段和認識結果

(三)雙重行相和三分說

(四)唯識立場

 

第三章 陳那現量理論在漢傳的發展

一、現量離分別

(一)現量

(二)離分別

(三)小結

二、前五識的現量

(一)前五識和意識的區分

(二)五識和五根的區別

三、意識的現量

(一)五俱意

(二)貪等自證

(三)定心現量

四、量和果

(一)證相為果

(二)三分說

(三)兩種所緣行相

五、結論

(一)現量離分別

(二)五識現量

(三)意識現量

(四)量和果

 

第四章 結論

一、意識的現量之對境和認識

(一)五俱意

(二)貪等自證

(三)定心現量

二、量和果

(一)量為果

(二)自證為果

(三)果為量

三、兩種所緣行相和三分說

 

附錄一 Dignāga’s Pramāasamuccaya, Chapter1(1.2-12)

附錄二 Jinendrabuddhi's Visalamalavati

Pramanasamuccayaīkā: Chapter 1 (51,8-86,3)

附錄三 陳那PSV勝主慧PSṬ之科判和對照

附錄四 PSPSVPSṬPVPVIN漢傳等文獻對照

附錄五 略語表、略號表及參考書目

 

本商品瀏覽次數: 646820 次